近年来,河南省方城县人民法院坚决贯彻执行权运行机制改革要求,大力推进执行工作机制创新,探索建立新型执行团队,将执行案件繁简分流、执行权监督制约、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等作为重点改革内容,持续推进执行规范化建设,切实解决长期困扰执行工作的难点、堵点问题,及时兑现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执行“有招法” 让全流程更“优”
过去,该院执行法官都是“全能型选手”,从财产发现、异议审查、文书制作、案款发还到结案归档,一人包案到底,终日奔走繁忙。但这种办案模式,既缺乏有效监管,执行权力易集中于一人,又导致责任分工不明,难以形成工作合力,逐渐暴露出了执行法官难找、案件进度不明、案款发放滞后、执行信访突出等各类问题,已完全不能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为解决这一难题,该院打破常规,求变创新,以员额法官为中心,重新组建5个执行实施团队,设置1个特执团队,打造了“资深法官+法官助理+法警+书记员”团队化办案模式,以往的“临时组合”变成了“固定搭档”,分工有责有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团队化办案模式的关键在于科学合理的人员配置、清晰明确的责任分工、团队之间的协作配合以及对执行权的监督制约。该院执行局既可统筹组织重大复杂的执行行动,各团队亦可分头行动,从主打“集团军”到兼具“小快灵”,既能打“执行会战”,又能打“游击战”,机动性、灵活性大大提升。
执行“有章法” 让执行效率更“高”
进一步提升执行工作水平,该院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全面推进执行指挥中心这一“最强大脑”“中枢神经”实体化运行,为提升案件质效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和保障。
指挥中心坚持日通报、周点评、月总结,以工作通报、督办函等形式发送至全体执行干警,全面分析执行质效指标,帮助各团队和承办人及时发现问题、补齐短板,集中研究各项工作指标,强调指标的均衡发展,及时调整工作方向,避免指标失衡,真正做到执行有章法,工作有成效。
如何进行执行集约化管理,让执行法官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也是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行的重要内容之一。该院设立综合事务团队,由综合事务团队实现集约化制发法律文书、线上线下查控、办理委托执行事项、录入强制措施信息、网络拍卖辅助、执行接待来访、接处举报举报电话、恢复案件线索核查等、繁简分流、案件质效、执行案款、终本案件、考核通报、数据分析、节点管控、风险提示、卷宗评查等管理和事务性功能和技术服务功能,通过案事分离,有效提高了案件办理效率。“集约化管理后,终于有更多精力投入到具体的办案中了!”一位普通案件执行团队的法官道出了所有执行法官的心声。
目前,除临时、紧急任务,绝大多数事务性工作均由执行指挥中心事务性工作团队负责。执行指挥中心不仅办理首次网络查询、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的发出等工作,也负责不动产、公积金等线下查控工作,极大地减少了执行法官在“路上”的时间。
执行“有温度” 让群众获得感更“足”
执行是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最后一个环节,既要有“力度”,也要有“温度”。该院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坚持善意文明执行,在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同时,最大限度减少对被执行人权益影响,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如在执行过程中,企业被执行人因资金流动困难暂不能清偿执行债务且有积极履行意愿的,该院执行局一般依法给予被执行企业1至3个月的宽限履行期限,并积极促成当事人达成执行和解,引导当事人通过减免债务、延期支付等达成执行和解协议。
对于被执行人为企业的案件,该院在财产查控中,详细区分不同的查控对象、财产类型,对企业的厂房、机器等设备,优先采取“活封”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了对被执行人的不利影响。2022年6月,该院执行局在执行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时,通过大量工作,制订了对被执行人所饲养的43头母猪采取“活封活扣”措施,允许被执行人继续饲养并销售,但销售后的经济所得需有限偿还申请执行人的“双赢”解决方案。(供稿:陈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