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新华每日电讯》对崇明双拥工作
做了专题报道
一起来看看吧
作为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中国第三大岛,崇明是上海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长江“门户”、长三角“前厅”。在全面建设世界级生态岛的新征程上,上海市崇明区持续深化“实事拥军”特色品牌,汇聚军民同心的磅礴力量,推动新时代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
擦亮“实事拥军”品牌
崇明岛以东约40海里的佘山岛,面积不足0.1平方公里,曾经是个无居民、无淡水、无市电的“三无”小岛。这座被称为“上海第一哨”的小岛,是我国大陆领海基点之一。驻岛官兵日常用水、粮食蔬菜等生活物资多年来都是通过船只定期补给,给官兵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在保障官兵生活方面,再难也要想办法解决。”为此,崇明区整合优势资源,汇聚多方力量,努力改善官兵的生活条件。为解决官兵日常饮水、用水问题,崇明区引进海水淡化工程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先进设备,投入近80万元建成海水淡化供给站;为让官兵能吃到新鲜蔬菜,崇明区农委运送优质土壤上岛并开垦菜地,指导官兵建起大棚、种植蔬菜。
“三无”小岛的变迁,是崇明区持续推进“实事拥军”的一个缩影。聚焦部队急难愁盼的问题,崇明区每年梳理“实事拥军”项目,按照时间节点推进项目落实落地。自2020年以来,崇明区共完成“实事拥军”项目176个。
当前,崇明的双拥工作已形成全区上下“织就一张网、拧成一股绳”的态势。各区级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纷纷与驻崇部队结成共建单位,搭建形成了地方与军队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同心同向的重要平台;全区18个乡镇实现退役军人服务站全覆盖;357个村居实现拥军优属服务小组和退役军人服务之家全覆盖,双拥工作持续向基层延伸。
军民鱼水情深聚合力
地处长江入海口的崇明,夏季经常遭遇台风和强降水天气。每逢险情,驻崇部队官兵都会组建应急抢险队伍,主动担负起转移群众、搬运物资等任务,充分发挥抢险救灾主力军的作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作为上海的“绿肺”,崇明区的森林覆盖率高达30.62%,占上海全市森林总面积的近1/3。这也离不开一茬茬官兵的接续奋斗。自1989年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作为旅游景点对外开放,武警上海总队执勤第二支队驻崇官兵每年都来栽种树苗。
围绕生态岛的建设目标,驻崇部队官兵积极参与到爱鸟护鸟、清淤治污、植树造林中。“南门码头水滔滔,游客观潮危险高,幸亏有咱橄榄绿,沿江两岸换新颜。”在崇明百姓口中,流传着这样一段唱词,讲述的正是部队官兵帮助地方治理沿江景观堤的动人故事。
通过资源整合,一系列优质服务也被源源不断送至军人身边。医疗服务窗口、交通服务窗口、各大景区设立军人优先、免费等标识牌;码头、车站为官兵优先购票放行,旅游景点军车免费停放、军人免费入园;崇明区双拥办还联合区人武部建立国防驿站,向上岛出差官兵免费提供食宿服务。
军创力量建功乡村振兴“新战场”
1999年出生的潘怡菲来自新疆,2018年从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入伍,2020年在崇明参加项目培训时与国防体育运动结缘。退伍后,潘怡菲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们共同创业,致力于提供专业化国防体育运动培训、赛事支持和研学服务。在崇明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牵线”下,企业成功落户在竖新镇创业孵化园。
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越来越多的军创力量正在建功乡村振兴“新战场”。今年6月,上海市首家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基地在崇明绿华创业园揭牌成立。通过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联动”,为退役军人创业者和青年大学生、返乡创业者等提供专业的创业孵化服务,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推动产业发展。
“绿华创业园挂牌至今已新增注册企业17家,涉及农业、科创、餐饮服务业等,年底税收预期达5000万元。”上海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促进会会长李树辉表示,创业园通过与多家外部支持单位战略合作,实现了面向上海市退役军人群体的就业创业金融服务、国防教育培训、电商接入等一站式服务。
“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农业领域创新创业前景广阔,但这是个慢活、苦活,考验创业者的能力和毅力。”李树辉说,退役军人厚植家国情怀,组织纪律性强,更加吃苦耐劳,但大多“半路出家”,缺乏前期的经验、知识、资金积累。崇明区针对军创企业,提供租金豁免、启动资金支持、税收补贴、人才激励等一系列支持政策,为退役军人创新创业保驾护航。
当前,崇明一边加快建设世界级生态岛,一边将双拥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统筹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各方面协调发展。崇明区委书记缪京表示,崇明将充分发挥军地双方优势,加强资源融通共享,着力激发广大军民投身生态治理、乡村振兴等方面的热情,更好地为世界级生态岛建设聚势赋能。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编辑:顾佳丽
责编:李琳、顾佳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