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AI成为偷懒神器
时间:2025-03-15 15:47:22来源:光明日报
 刚开学,我和学生聊天,询问他们假期有啥进步。有学生说深入钻研了英语六级通关秘籍,自信本学期六级必定取得高分;有学生讲潜心研究了高压绝缘,C刊论文胜券在握;更有学生称精心研究了食材搭配,感觉距离成为大厨就差一间厨房。

  我听后打趣道:“你们咋年前都这么普通,年后却如此自信?”

  他们一本正经地回答:“老师,因为DeepSeek啊!”

  我赶紧问,除了假期的“进化”,开学后还打算用人工智能做什么?

  一位学生坦言:“老师,我觉得人工智能简直就是‘偷懒神器’。每次课后作业,我拍下题目一搜,最详尽的解析立马就出来了。再让AI一键生成答案,比自己认真分析做题的准确率还高,成绩也不会差。这么一来,我甚至觉得上课都不用听了。”

  我追问:“还能干点什么?”

  “能帮我写论文。我输入几个关键字和要求,论文就自动生成了,都不用我费劲写了。”另一位研究生回答。

  第三位学生说:“像我这种‘社恐’,可以不再与同门、老师交流了。通过AI,我完全可以获取想要的任何信息和资讯。”

  我说:“这三个‘偷懒’操作,对人工智能来说确实不难。但结果真的十全十美吗?”

  学生纷纷摇头,说:“这样偷懒,在期末考试成绩、真刀真枪研究时的茫然无措,就会变成回旋标正中我们的眉心。”

  确实,过度依赖AI完成作业与任务,不主动思考、探索,长此以往无疑会减弱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探索精神。不主动掌握知识,不会的题、不懂的理论终究还是不会。而一味接受AI的观点和答案,缺乏对信息的甄别、分析和质疑,势必会削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用错误信息写论文交给导师批改,这更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过度依赖AI交流和获取信息,减少学习过程中与教师、同学的互动交流,会大幅减弱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传递,不利于团队协作能力与沟通能力的培养,更影响了校园人际关系与学习氛围。

  那么,该如何正确使用AI?

  在汹涌澎湃的科技浪潮中,AI就恰似哪吒脚下的风火轮,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和超凡的威力,瞬间便能穿梭于天地之间,打破信息与应用的重重壁垒,让各种可能变成现实。然而,单纯驱使这风火轮般的AI朝着星辰大海一路狂飙,并非我们的终极目标。探索AI的价值与意义,更在于挖掘其为人类带来的深度洞察与多样化体验。正确的做法是,我们要把它稳稳踩在脚下,借助其强大动力,亲自奔赴远方,在探索征程中,亲身感受宇宙的广袤无垠与神秘深邃,让这段借助AI探索的旅程,真正成为拓展认知维度、丰富智慧图谱、积淀人生厚度的宝贵经历。

  对于大学生来说,构建AI认知框架并善用其技术效能,已成为数字化生存的核心素养。

  在大学学习阶段,探索海量新知识已成为学生的必修课。以前,学生在开展课前学习或实践任务时,由于无法随时随地获得老师指导,往往会在学习过程中遭遇重重困难。现在,有了AI这个“随身老师”,知识获取方式已被悄然重构——对学生关于新软件使用、模型搭建等方面的问题,它都能提供标准步骤与详细解释,帮助大家迅速掌握新知识、新技能。

  大学生是最富有想象力的群体,而AI能够满足他们的各种奇思妙想。运用AI,学生可以对比分析教材、老师、同学的不同观点,经深入思考后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再者,利用AI,学生能整合跨学科知识,丰富创作元素。比如有学生懂电气设备的设计方案,但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不深不透,便可借助AI进行专业融合,创新设计方案、丰富内容元素。学生还可以根据AI提供的思路和建议,开展更加深入全面的研究与探索,挖掘新内容、凝练新观点,使成果更加丰富立体。

  除了学习和创新,AI还能帮学生聚焦重点,提供实践创作和学术选题灵感。过去,检索、收集、整理文献内容会耗费学生大量时间与精力,现在借助AI工具,大家能快速对学术文献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不仅帮助其理解文献核心内容、迅速总结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还能通过多角度精准提问,帮助学生识别学科当前的热门研究方向与前沿问题,为自己的学术选题提供参考。

  笔者以为,针对目前的AI热潮,高校应打出一套全方位、多层次的AI智汇校园“组合拳”:开设AI相关课程,重视基础理论研究,邀请AI领域专家入校,讲解相关专业最前沿的知识。改革教学模式,将AI融入日常教学,如利用AI批改作业、规划个性化学习路径,进而提升教学效率与教育质量。打造AI创新平台,设立AI创新实验室,提供涵盖专业软件、高性能计算设备、数据资源库等科研资源,以及集项目孵化、成果展示、学术交流、校企合作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鼓励师生开展AI相关研究与项目实践。通过举办AI主题竞赛,激发师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组织工作坊,让师生在实操中加深对AI的理解;开展阅读节、思辨大赛等活动,鼓励师生借助AI提升工作与学习效率,引导师生在快节奏的科技浪潮中,以慢节奏阅读思考、沉淀思想,实现思维的拓展与升华。

  诚然,AI具有快捷性和便利性的优势,但教育的本质是激发学生个体潜能,引导其认知自我、理解世界,实现知识的传承、人格的塑造和价值观的培养。因此,高校师生切不可因AI而催生“速成思维”,而应让学生在“慢积累”中打牢专业基础,在“深思考”中激活创新能力,在循序渐进中体悟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唯如此,才能帮助学生真正实现从表层技能掌握到深层认知跃迁的教育目标——这正是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

标签:

最新
  • 别让AI成为偷懒神器

     刚开学,我和学生聊天,询问他们假期有啥进步。有学生说深入

  • 国际标准化组织联络中心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落户中国

    中新网北京3月4日电 (记者 刘亮)记者4日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国际

  • 价格持续修复 楼市“止跌回稳”迹象显现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2025年1月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

  • 总资产超3900亿元 四川能源发展集团在蓉揭牌成立

    中新网成都2月26日电 (杜成)26日上午,四川能源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

  • 三亚迎2025年首个大型韩国入境旅游团

    中新网三亚2月22日电(张月和 关蕙昕)此次参团来三亚的员工是公司20

  • 我国已有570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

    新华社北京1月21日电(记者张辛欣、张晓洁)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张

  • 电商西进背后:拼多多与那些被忽略的爱与自由

    袁歌终于吃上了记忆里的砂糖橘。这个双12期间,住在西藏林芝墨脱县

  • 六组数据,感受中国经济脉动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

  • 迎峰度冬煤炭供需“三高一降” 天然气保供能力再提升

    迎峰度冬煤炭供需三高一降天然气保供能力进一步提升本报北京12月11

  • 新加坡网连在宁落地,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迈出新步伐

    11月29日,新加坡网连(WideWired)顺利取得外资合资公司营业执照,这

  • 山西“半小时公共法律服务圈”将进一步提质扩容

    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加快推进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优化升级、融

  • (第七届进博会)吴逸平:马来西亚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进博会是最好开端

    中新网上海11月7日电 题:吴逸平:马来西亚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进博

  • 退休老人再就业不算“劳动者” 权益如何保障?

    退休老人再就业不算劳动者权益难保障 专家建议构建超龄劳动者权益

  • 1—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 高技术制造业凸显发展韧性

    中新网10月27日电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

  • “线上回家”邀客家人云游洛阳

    10月24日,世界客属第33届恳亲大会在洛阳开幕,主题是客家祖根地河

  • 哈尔滨方正县消防救援大队联合育才社区开展街道路面环境整治行动

    为贯彻落实市、县大干50天·喜迎亚冬会城乡环境整治工作,进一步改

  • 旅游
    • 金科服务获主要股东转让多项物业以结清应付款项

    • 抓获13人 赤壁警方打掉一“笑气”犯罪团伙

    • 强降雨致河北多名人员被困,消防迅速前往现场救援

    • 俄罗斯TVEL燃料公司与南非核能公司签署核燃料及组件生产领域合作备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