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时讯!东西问|陈爱峰:新疆吐峪沟石窟,古文明交汇见证
时间:2025-09-18 18:13:24来源:中国新闻网
今年5月,位于新疆吐鲁番市的吐峪沟石窟,历经十次考古发掘后面向公众开放。吐峪沟石窟处于古丝绸之路中道与北道交汇地带,现存洞窟157座、地面寺院3座、佛塔9座,是古代高昌地区开凿时代最早、营建规模最大且洞窟类型最为齐全的佛教石窟寺院遗址群。

位于新疆吐鲁番市的吐峪沟石窟。王小军 摄

吐峪沟石窟有何特别之处?其中出土的佛经和文书,如何实证古代新疆作为丝绸之路“文明十字路口”的特殊地位?吐鲁番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馆员陈爱峰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作深度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吐峪沟石窟出土的多语种佛经和文书,如何证明古代新疆作为丝绸之路“文明十字路口”的特殊地位?

陈爱峰:2010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吐鲁番学研究院等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开始对吐峪沟石窟进行多次系统性考古发掘工作,发掘面积总计约6000平方米。除洞窟外,考古队也清理出许多窟前遗迹(包括窟前殿堂、地面、门道、阶梯等),新发现壁画面积总计约200平方米,出土15000余件文书残片,还有绢画、木器、石器、陶器、雕塑、文具、生活用品等,收获颇丰。

考古发掘出土的纸质文书,包括汉文、回鹘文、粟特文、藏文等多种文字。其中既有佛经写本,也有世俗文书、古书注本等,部分文书保存较完整,有纪年题记,还有少量带有卷轴。字体风格最早的文书,可能出自公元4世纪或5世纪。

这些文书为研究吐鲁番及西域历史文化提供了新资料。通过文书可以发现,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在此交汇,带来了各自的语言文字及背后的文化体系,反映出古代新疆是多种语言文化交融之所。除佛教典籍之外,还出土了少量道教、摩尼教文书,体现新疆地区多宗教并存的特征。

游客拍摄吐峪沟石窟壁画。王小军 摄

中新社记者:吐峪沟石窟的洞窟建筑形制,受哪些地区建筑文化影响?

陈爱峰:吐峪沟石窟的中心柱窟,有沟西区中部高台第33、22窟,沟东区第18窟等。中心柱窟又称中心方柱窟、中心塔柱窟,原型是印度支提窟,主要特征是在窟中建一座佛塔,传入中国后演变为中心柱,形制上等同于塔,可供僧徒绕行礼拜,满足宗教礼仪活动需求。

第33窟位置显要,规模较大,营造了以此塔庙窟为中心,上下两侧僧房第27-39、52-61窟的洞窟组合。第33窟由踏步、前室、主室三部分组成,中心塔柱残存塔基、塔身。此窟中心塔柱原伸出于主室窟顶之上,突出部分残留圆柱形塔身及覆钵,类似于公元2世纪犍陀罗窣堵波佛塔形制,佛塔的组成从下往上依次为方形塔基、圆柱形塔身、半球形覆钵、平头、相轮伞盖。

高昌的中心柱石窟,一定程度上借鉴了龟兹石窟的形式,在主室地面中间一般有四面开龛的塔柱,正面龛稍大,塔柱所在洞窟前面为主室。相较于龟兹中心柱窟低矮的甬道,吐峪沟中心柱窟的甬道十分高大,是典型的礼拜窟。

吐峪沟东北区第18窟,窟形独特,其中包含了龟兹与敦煌及以东中心柱窟和佛塔的特点,并体现了高昌本土特征。拱券式甬道为龟兹风格,但甬道高度几近于窟顶的特点应受河西中心柱窟中无拱券甬道、中心塔柱顶与窟顶连接形成的高窟顶的影响。该窟顶佛塔特征具有二层佛塔层级,此类佛塔由中原楼阁式塔(或塔柱)演化而来。

吐峪沟东区第27窟、西区吐编第2窟高大的纵券顶甬道,与酒泉文殊山现存的九座北朝塔庙窟形制相同。吐峪沟西33窟、22窟兼具龟兹和敦煌两地风格,也体现了麴氏高昌时期重层塔柱的地域特色。

吐峪沟石窟。王小军 摄

中新社记者:吐峪沟石窟发现的授田契约、户口名籍等世俗文书,与宗教文献在内容上有哪些关联,如何呈现当时的社会风貌?

陈爱峰:授田契约展示了当时的土地制度、农业生产关系,以及经济活动中的租赁、买卖等情况。唐代西州时期的土地契约、寺院账目,表明石窟经济依赖葡萄园与棉田租赁,户口名籍则反映了当时的人口状况。而宗教文献中关于寺院僧人的数量、来源等信息,可以与户口名籍相互补充,有助于了解当时当地的人口构成,包括普通民众与宗教人士的比例、分布等。

此外,世俗文书使用的文字与宗教文献一致,如汉文、回鹘文、粟特文等多种文字在两类文书中均有出现,体现了文化的交融与统一。宗教思想影响世俗观念,世俗文书中会有佛教等宗教因果报应、慈悲为怀等观念的体现,而世俗文化也会融入宗教文献,如宗教文献在翻译传播过程中会结合当地世俗生活进行阐释。

中新社记者:石窟内佛像造型在服饰、面相、手印等方面的演变,如何体现古印度佛教艺术与中原、西域本土艺术的融合创新?

陈爱峰:吐峪沟石窟壁画早期受犍陀罗艺术影响明显,衣纹厚重褶皱,青绿与赭红为主色调。佛衣样式多以通肩式、右袒式为主,受古代印度犍陀罗及秣菟罗佛教造像的影响,如吐峪沟第2窟千佛是衣纹紧密的“曹衣出水”式。

吐峪沟早期壁画人物面部使用了龟兹的晕染法,在形象装扮上与龟兹菩萨相似,如吐峪沟石窟第12窟说法图,右侧的胁侍菩萨头戴宝冠,披巾轻垂,佩耳珰、璎珞、臂钏、腕镯,脸型丰圆,肩膀宽阔,体态健美。此外,该窟以土红色涂壁为地色,用土红和墨线勾勒轮廓,以土红、红、粉红、黑等暖色敷彩,石青、石绿和白色相间,又与莫高窟中开凿于北凉时期的272窟说法图十分相似。

壁画配置上,吐峪沟第44窟四壁的画面上段中央绘说法图,其余满绘千佛;中段为本生故事画;下段绘三角垂帐纹。这些壁画以及佛本生故事画的构图、画法、敷彩等都与莫高窟北凉时期的洞窟相似。

吐峪沟石窟的造像风格,除高昌回鹘本土特色外,也有龟兹和敦煌壁画的风格。吐峪沟早期石窟,佛和菩萨像均采用龟兹地区流行的晕染法,即肌体裸露部分采用由深到浅的着色方式,使肌体产生凹凸效果的立体感。这些壁画也重视人体解剖和形象的塑造,在胸、腹,尤其是膝、肘等关节处,用铁线勾出圆形。

吐峪沟石窟中的壁画。王小军 摄

此外,吐峪沟石窟壁画的用色也比较复杂,如第40、44窟以土红为底,色调温暖、厚重、浓艳。第12、38等窟石青、石绿色占据主要地位,色泽淡雅、庄重。敷彩的方法大都是平涂法,也有使用凹凸晕染法,肢体一面用赭红色晕染,立体感很强。这种晕染的方式一直影响到河西走廊及其以东的甘肃永靖炳灵寺石窟,吐峪沟石窟显然是这种绘画方式向东传播的重要一环。

标签:

最新
  • 每日时讯!东西问|陈爱峰:新疆吐峪沟石窟,古文明交汇见证

    今年5月,位于新疆吐鲁番市的吐峪沟石窟,历经十次考古发掘后面向公

  • 播报:(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青山冰山变金山:一个村庄里的三代“答卷”

    夏末秋初,从新疆乌鲁木齐市区向南行车约50公里,便抵达了天山东段

  • 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广西)签约金额超2100亿元

    7月20日,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广西)在南宁举行。与会各

  • 7月1日起杭州至长沙间高铁将按时速350公里常态化运行|今日报

    记者29日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铁集团)获悉,7月1日起

  • 澳门中小学教师等来上海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新路径

    16日,受澳门教育及青年发展局(简称:澳门教青局)委托,由华东师范

  • 工业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双向赋能 驱动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已突破1 5万亿元,带动经

  • 国产机床更聪明了

     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日前在北京举办。31万平方米的展

  • 中国—东盟能源学院在广西揭牌成立

    中国—东盟能源学院在广西南宁揭牌成立。该学院由南方电网广西电网

  • 为经济发展筑“稳”基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

  • 张雨霏建议年轻人学习哪吒的心态

    中新网北京3月3日电(记者 李金磊 陈庆洋)哪吒的故事体现了顽强拼

  • 春节后福州首趟免费返岗专列迎来定西籍员工

    中新网福州2月10日电 (郑江洛)9日21时12分,G1904次福州定西免费高

  • 海肠捞饭,胶东年菜“新秀”

    海肠捞饭本想保持低调,但实力不允许。米饭打底,浇上以海肠、韭菜

  • 英超曼城足球俱乐部在重庆举办球迷观赛派对

    中新网重庆12月22日电 (肖江川)21日晚,由英超曼城足球俱乐部主办

  • ​西平县应急管理局持续开展仓储行业安全执法检查

    为巩固辖区仓储行业专项整治成果,进一步强化行业消防安全监管,11月18

  • 2024 CCF中国开源大会在深圳开幕

    中新网深圳11月9日电 (记者 陈文)9日,2024 CCF中国开源大会在深

  • 打破区域限制 强化部门联动丨川渝四部门首次联合开展2024年跨区域跨部门多事项“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

  • 旅游
    • 高德荣:麦田育"芯"人

    • 习言道|金砖国家合作不是独善其身

    • 死亡裁决(关于死亡裁决的基本详情介绍)

    • 东部战区位台岛周边组织海空联合战备警巡和联合演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