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本报讯(记者王婉媚)日前,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截至2022年年底,全市有民营市场主体20.9万户,占全部市场主体的97.7%;民营经济总量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6.2%,民营主体吸纳就业90多万人,占社会就业人员的82%。民营企业创新势头强劲,民营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和新产品开发占全市总数的比重均超过80%,民营经济已成为市场活力的定盘星、全市经济的主力军、科技创新的强引擎。
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引导民营企业不断加强自身改革发展,支持民营企业通过“三大改造”转型升级,助推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
完善工作机制,营造良好氛围。出台《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实施意见》,先后召开促进民营企业转型创新健康发展工作推进会、民营经济“两个健康”提升行动动员会等,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熟悉方针政策,大胆发展。
实施产业提升,优化工业结构。引导525家规上民营工业企业在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中发挥作用,促进产品提质、企业提效、产业提升、结构提优。目前,全市制造业占比接近工业总量的2/3,全市工业对资源性的依赖度逐步降低,工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实施“三大改造”,推进提质升级。市财政每年拿出不少于1亿元的奖补资金,引导企业开展“三大改造”攻坚行动,推动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3年来累计为111家企业201个项目支持2.75亿元,实现了规上企业“三大改造”全覆盖。开展数字化改造提升行动,累计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316个,赋能民营企业发展。
实施培育工程,培优做强市场主体。在全市开展“双十百企”培育工程,制定奖励政策,建立健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专精特新’—头雁企业—‘小巨人’—单项冠军”的梯次培育机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做精。
实施助企活动,营造良好服务环境。将“万人助万企”活动作为服务民营企业的重要抓手,全市1500多名干部包联民营企业1600多家,深入企业走访,了解企业的难点、痛点;市、县两级收集问题3125个,合法诉求全部按时协调解决;宣传惠企政策,督促各类惠企政策落实;开展民营企业用工对接、产销对接、产融对接、产学研对接“四项对接”活动;开展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专项活动。
实施企业家培育,提升企业家素质。市工商联、市工信局连续多年组织民营企业家,围绕投融资决策、经营管理、创新提升等主题举办多层次培训班,围绕政策宣传、三大改造、“专精特新”、5G应用等方面举办专业论坛和观摩学习。近3年,共组织专题培训16期,各类专业讲座、论坛和观摩学习40余次。
标签: